平安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郊区平安网 >> 平安建设  
 
“起飞雏鸟”须防范骗人招数
 
发布机构: 维稳办 发布时间:2014-09-09 【打印】

    现在正值大学新生入学高峰。“雏鸟”们离开了家的港湾,离开了父母的呵护,将要独自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单纯、善良、热情,加上初来乍到,大学新生往往成为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防人之心不可无”,大学新生扎紧防范篱笆是当务之急。
    本期《平安课堂》结合案例,分析原因,帮助“雏鸟”们顺利“起飞”。
 

  案件回放???

  去年8月底,陕西省千阳县张家塬镇的王某怀揣着大学入学通知书,搭乘大巴准备在西安转车去外省的大学报到。途中,同车的一名年轻男子拿出一双筷子和一根细绳,要给乘客表演魔术,意在调节气氛。在迎来一片掌声后,这名男子鼓动乘客参与他表演的有奖魔术,声称只要能猜中细绳最终套在哪根筷子上,就有100元的奖励。男子用“慢动作”多次演示魔术,看似简单又来钱快的魔术一下子引来几名乘客“互动”,果然皆大欢喜地赢得了“奖金”。这情形顿时吸引了不少乘客,参与者越来越多。

  但后来者的运气却没有那么好,没一个人猜中,表演魔术的男子顷刻间就收入了数千元。就在王某庆幸自己没参与时,突然有一名年长的乘客从座位上站起来,气愤地指责表演魔术的男子使诈。长者当场演示魔术,让乘客对骗术一目了然。

  同样在赢得掌声后,长者要男子把骗来的钱如数返还给车内的乘客。条件就是他表演同样的魔术,让乘客参与,谁参与就返还给谁,而且谁拿出多少钱参与,就用同等数目的钱返还。王某拿出3000元钱下注,第一个上前“捧场”。让王某没想到的是,刚刚还自认为很简单的魔术,却猜得阴差阳错。在被骗3000元钱后,试图扳回的王某拿出仅剩的3000元学费一搏,结果仍然没能如愿。

  当车行至一个乡镇时,长者和最初表演魔术的男子以及“赢钱”的几名“乘客”不约而同地借故下车。王某和乘客恍然大悟。尽管案件破获,钱已追回,但王某却为自己当初的举动后悔不已。

  案件分析???

  骗子抓住了人们贪占便宜的想法,以及对“正能量”的信任和期待的心理。随着公安机关对多发和新发骗术的不断打击和解密,群众有了或多或少的防备心理。王某之所以受骗上当,就是因为那位貌似大义的长者。在众多乘客鼓掌向长者表达敬意的那一刻,王某的心理防线被彻底摧毁,坠入骗子用所谓“正能量”编织的圈套。

    民警支招???

  不要相信天上掉馅饼。大学新生与社会接触相对较少,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常常成为受害的重要群体。在这里,我们要提醒大学新生,不管何时何地,时刻记住“贪念起,祸必至”。

  不要“饥不择食”。对很多大学新生而言,减轻家中亲人的负担,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个“结”。尤其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新生,这种愿望就更加迫切。越是有这种孝心,就越要注意,有看似优厚的收入渠道摆在面前时,应当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饥不择食一概应之。

  不要被假象迷惑。通过对已发诈骗类案件的分析判断可以看出,有很多骗子正是打着与人们“共鸣”的幌子骗取人们的信任,大肆实施违法犯罪。大学新生是积极参与弘扬社会正能量的生力军。在满怀激情投身其中的同时,千万要注意做到由表及里,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否则就会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陕西省千阳县公安局民警李茂荣)

    案件回放???

  家住安徽省南陵县的赵某考取外省某知名大学。8月12日中午,18岁的赵某独自乘大巴车外出游玩散心。

  下车后,赵某随人流顺着地下通道向车站外走去,并掏出新买的手机给爸妈打电话报平安。刚结束通话,忽然身边传来一个很动听的女声:“小妹,你好!手机能借我用用吗?”赵某扭头一看,一名时尚、漂亮的年轻女子举着一部手机对自己说:“我的手机没电了,有点急事……”

  赵某对眼前美女的话深信不疑,二话未说便把自己的手机递给了对方。女子拨通了号码,说着说着顿住了,又自言自语地说:“怎么没有信号了?”接着,女子对赵某说:“我事很急,先到出口打电话。”见赵某有些犹豫,女子接着说:“你看我急昏头了,把我的手机先放你那里,等我打完电话我们再交换回来,放心吧。”赵某一时难以分辨真假,顺手接过对方递过来的手机。眼看着那名女子一边打着电话一边匆匆向前走去,很快消失在人流中。

  等赵某走到出站口时,哪里还有美女的身影?赵某感觉有些不对劲,急得哭起来。附近的巡逻民警见此情景,问她怎么回事。听赵某说了事发经过,民警明白,赵某肯定被骗了。民警打开那名女子留下的手机,竟然是个铁制手机模型。

  随后,民警一方面根据赵某描述的嫌疑人体貌特征用对讲机通知同事帮助协查,另一方面带着赵某在周围寻找女骗子的踪迹。不一会儿,赵某跟着民警来到一家商场附近,发现那名女子正在路边与人说话。民警疾步上前将正在实施诈骗的女子控制住,当场从她口袋里搜出赵某的手机及5个假手机模型。

    案件分析???

  此案中,像赵某这样的学生未到过大城市,也未有过或见过此类经历。思想单纯,心地善良,几乎没有防范意识的大学新生,面对突如其来的骗局很难分辨真假,这就给骗子留下可乘之机。

  如今的骗子往往打扮时尚,混迹人群中,再编出种种谎言,博得涉世未深学生的同情,顺利实施诈骗。骗子专门在车站等人流密集处寻找那些单身、看似单纯的诈骗对象,一旦发现“猎物”,便主动上前搭讪,引受害人“上钩”。

民警支招???

安徽省南陵县公安局三里派出所民警李庆林:

人们常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论骗子的身份、招数如何变换,只要我们加强防范,就能够避免“中招”。

首先,作为大学生,不仅学习知识很重要,思想上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尤其是第一次到陌生城市,更要提高警惕。

其次,要养成观察人的习惯。无论骗子怎样装扮,眼神、举动总会露出破绽。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外地求学或打工,不仅要保管好自己的钱物,而且要注意观察身边的人,遇到主动搭讪、故意拥挤或提出“交换物品”的人要格外留神。

再次,第一次出门尽量由家人、朋友陪伴,互相之间能提醒,也使骗子难以下手。另外,有关部门在车站、码头等人流密集场所可多安装一些视频监控,工作人员及民警加强巡逻,以震慑犯罪,也给侦查破案提供证据。

     案件回放???

去年9月1日,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某高校的计算机系大一新生张某入学报到后,正在寝室收拾物品。一名青年男子敲门进来。“我是你们的辅导员……”该男子自称是学校计算机系辅导员王老师,特意来看看新同学在学习、生活方面有什么难处,对系里有哪些希望和要求。

张某与王老师聊了一会儿,同宿舍的林某和赵某也先后进屋,三人一起与王老师热聊起来。王老师热情地介绍起学校的发展历史、教学特色和毕业生就业等情况。最后,王老师掏出一沓卡片,称这是上微机课时要用的卡,里面有充值余额。张某毫不怀疑地买了,林某与赵某也各买了200元的“微机卡”。可当天下午,张某的宿舍里又来了一名刘姓辅导员。一个班居然有两个辅导员?张某等人疑惑不已,并告诉了刘老师。刘老师听完张某等人诉说,当即表示,系里的计算机课根本就不需要使用什么微机卡,看来遇到骗子了。后经调查发现,数天内该栋寝室楼内有不少学生被骗,大多被骗200元至400元,被骗总额近5000元。

案件分析???

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办案民警发现,南京另一所高校的新生李某也在入校第一天遇到了“李鬼”辅导员,并被骗600多元现金。将该两起案件串并后,办案民警很快将犯罪嫌疑人周某锁定并抓获。原来,周某曾经先后在这两所高校成人教育学院就读,毕业后收入一直不佳,便想出了通过假冒辅导员王老师骗取新生钱财的法子。

   民警支招???

南京市公安局雨花台分局指挥室教导员李志刚:

大一新生,特别是赴外地上学的新生,心理上会产生一种不安定感。这时候,如果有人主动关怀,很容易取得他们的信任。嫌疑人利用新生对学校情况不熟悉,冒充大学辅导员等角色,对受害人嘘寒问暖,拉近双方距离。接着,便以销售上网卡、校园手机卡、饭卡充值、代为收缴学杂费、帮助办理助学贷款等名义实施诈骗。

对此,一是要提高防范意识。大学新生和家长在来校前,可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了解针对大学生的各类诈骗,只要有所准备一般不易上当。新生如果遇到学校辅导员来电或见到辅导员本人,应向学校核实,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不要发生经济往来。

二是学校严把入门关。学校在寄发录取通知书时,可将新生入学可能遇到的各种骗术以安全提示的形式一并寄出,注明学生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姓名、联系方式。在报到时,学校应在报到处明显位置做出相关提示,防止学生上当受骗。同时,加强宿舍登记管理,让身份不明的人无法进入学生宿舍。

三是加强监控等技防建设。案件中,警方之所以能快速破获案件并将周某抓获,学校的监控技防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技防建设,有利于公安机关第一时间锁定明确嫌疑人,从而大大节约案件的侦破时间。

    案件回放???

8月24日17时,提前报到的重庆市渝中区某大学新生薛强(化名)在学校门口遇到一个20多岁的陌生男子,该男子自称是北京某大学的学生,到重庆旅游时钱包被扒。刚上大学的薛强并没对陌生男子设防,陌生男子一把鼻涕一把泪,薛强对陌生男子的遭遇深感同情并深信不疑,当陌生男子提出借用薛强的银行卡,让其朋友将钱汇到卡上,取出现金就归还时,薛强一口答应了。

一个小时后,薛强和陌生人一起来到自动柜员机前取钱,将自己的银行卡借给对方并告之密码,陌生男子这时谎称去洗手间,可这一去就没回来,半个小时后,薛强收到银行发来的余额变动短信,才知道卡内的存款被人先后3次取走6000余元。薛强立即拨打该男子留下的手机号码,已无法接通。警方当晚就将这个假冒大学生行骗的男子抓获,薛强的存款失而复得。

案件分析???

大学新生刚升入大学,成长经历和生活环境较为单一,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乐于助人,而且易轻信他人。骗子正是盯上了大学新生身上所具有的这些特质,并以此为突破口行骗。在此类骗局中,骗子往往将自己假扮成外地“驴友”、海外归侨或者知名院校学生等身份,通过反复踩点选好作案对象后,上前搭讪,通过编造出证件、财物丢失或者银行卡无法使用等谎言,并装作非常焦急、无助的样子,博取大学新生同情和信任。待有人“上钩”后,骗子就会适时提出借钱或者借用银行卡接收汇款等请求,如此一来,作为大学新生来说一般都会答应,进而掉进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被骗取钱财。

民警支招???

重庆市公安局渝中分局战训基地主任吕安南:

骗子选取大学新生作案正是看中了大学生思想单纯,社会经验少的特点,因此,广大大学新生务必要提高安全意识,谨防上当受骗。

增强对骗术的分辨能力。大学新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法制和安全防范教育活动,通过书本、网络、身边案例等多种渠道,多知道、多了解、多掌握一些防范知识。

看管好自己财物。遇到陌生人搭讪,无论对方说得如何天花乱坠,都要保持冷静,捂住自己的钱包,在提倡助人为乐的同时,也要提高警惕、讲究方法,不被花言巧语所迷惑。

形成群防力量,发现可疑人员及时报告。骗子的伎俩是见不得阳光的,一旦遇到可疑人员,大学新生要及时向学校保安、民警反映,防止其他同学上当,让骗子无处遁形。

 

 
上一条 信息:菜市场购物 怎样看好随身财物
下一条 信息:“冬守安全线,特设无忧行”——铜陵市郊区郊区市场监管局多措并举筑牢冬季特种设备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