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您当前的位置:郊区平安网 >> 经验交流  
 
建立健全矛盾调处体制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普济圩社区社会治理实践与思考
 
发布机构: 综治办 发布时间:2016-12-07 【打印】

引言:最大限度地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基本前提,也是构建文明和谐社区的内在需求。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使普济圩社区在今后化解居民矛盾纠纷工作中除了能一直立足在本辖区管理实际及广大居民基本需求上帮助居民解决最关心的生活难题,还能够做到不断实践探索日常社会矛盾化解措施方法,不断提升矛盾化解工作能力水平,全面提升居民对辖区安全满意度,为广大居民营造更文明和谐的良好社区居住氛围。

 

普济圩社区成立于2014年,地处铜陵市郊区江北,总面积达77.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712人,介于辖区地理位置偏僻,人口流动性大于其他市所在社区等因素影响,社区综治维稳信访中心(下简称中心)在开展针对现实居民矛盾化解工作中也出现了一定难度。在社区2015年处理的33起矛盾纠纷事件中,其中因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处理不到位引发的文明建设纠纷比例占80%;因农场发展所需逐年调整土地承包方式及费用,此举影响到包田户收益从而引发的承租纠纷比例占15%;另外因居民赊购粮款引发的债务纠纷比例占5%。而在2015年4起5人以上群体上访事件中,后两者足占100%。综上数据可见文明建设及经济矛盾纠纷将成为社区未来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的关注重点。以下是普济圩社区课题小组根据辖区社区矛盾纠纷实际作出的化解工作现有经验、现存问题及对辖区未来社会矛盾化解的主要思考。

  一、现有化解机制

   (一)“1+4”社区模式贴近居民心声

    因辖区面积宽广,交通不便,为给居民提供便捷优质服务,社区现成立“1+4”管理模式即1个中心—普济圩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结合4个代办点即一分场小区、总场小区、北埂小区、四分场小区的管理模式。并在各代办点设置工作人员处理辖区日常居民事务。社区通过实行该管理模式以来,不仅更详细了解了居民日常生活及思想状况,也为社区及时关注社情民意,对可能发生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开展近距离舆情监测,能够及时将居民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网格化助推治理工作

在普济圩社区正式开展网格化社会治理以来,全辖区共划分11个辖区,配备18名网格员。网格员通过社管通手机客户端对辖区的人、房、事开展每周动态更新上报,中心再通过易治理平台对网格员上报辖区大小社会矛盾纠纷事件及时展开收集和处理。信息化网格治理省时省力助推解决辖区群众矛盾纠纷,助力提升了社会矛盾化解效率。

   (三)自媒体畅通利益诉求渠道

    为拓宽群众利益诉求渠道,普济圩社区自2014年成立以来就建立起了为民服务QQ群,并将辖区农场、派出所、水厂、供电所等关系到居民生活利益的辖区单位拉入群中,除了及时解答及公告辖区群众最关心的水、电供应及居民社保等生活信息,还为居民搭建了一个网上诉求平台,为关注知悉社情民意提供一个动态“网上窗口”。

   (四)预警机制减防矛盾发案

社区目前已初步建立研判预警工作机制,通过“1+4”管理模式舆情监测及衔接派出所警务治安工作对近年发生的群众纠纷案例建成案例数据库机制。通过群众诉求及现实发生案例,准确成功预警潜在矛盾,识别矛盾状况,严重程度,通过与派出所协作研判,分析社会矛盾发生原因,发展趋势,发现其潜伏期,能较快掌握矛盾处置主动权,有效减少矛盾纠纷发案。

   (五)构建应急队伍力促稳定

在社区党工委领导下,社区组建了由党工委书记任总指挥,其他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应急处置小组。特别是在2015年寒潮天气及2016年汛期的严峻形势下,社区应急处置小组协同普济圩派出所及普济圩农场防汛抗旱工作组发挥了积极主导作用,2016年汛期间中心在得知便民服务QQ群中有居民反映一分场淹水点危房居民不肯接受转移安置,目前危房居民处境危险的信息后,再经农场核实情况属实,立即启动了应急处置小组前往一分场淹水点劝导危房群众撤离住所。最终经本次应急处置小组共同努力,共转移出辖区5名危房住户,现住户也已返回原住所。应急处置小组在日常应急受理中,启动周末及节假日轮流值班制。为第一时间帮助辖区居民解决矛盾纠纷也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现有机制不足

   (一)代办点力量薄弱,化解触角延伸难

尽管社区“1+4”管理模式优势明显,但由于辖区成立至今时间短,人力财力等资源配备不足,导致了4个代办点的每个驻点只配有1名工作人员,而所在代办点辖区面积较大,仅靠代办点工作人员在处理日常辖区事务及居民矛盾化解工作上也体现了力不从心,矛盾化解触角难以延伸及深入。

   (二)网格间互通不足,工作效率实现难

目前网格间处于彼此独立,封闭式管理辖区社会矛盾事件状态,各网格员并没有定期互通处理主要事件和有效工作方法。不利于网格化治理信息资源共享,不利于提升辖区网格员工作技能水平,网格化治理化解社会矛盾成效不足。另外,因社区人员配备不足,社区专干同时兼职网格员工作,日常工作量大,网格员下网格主动性欠缺,不利于矛盾事件及时收集及处理。

   (三)诉求渠道单一化,矛盾详情了解难

社区目前针对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过于单一,仅仅依靠网格员网格内收集、便民服务QQ群、微信公众号及驻点宣传咨询等方式构建的居民利益诉求渠道,但却没有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委员会、志愿者组织和党支部等组织力量,在面对辖区矛盾主体多元化、矛盾问题及管理服务方式需求多样化等矛盾现状时,仅依靠当前诉求表达及沟通渠道难以满足居民日常需求。

   (四)预警研判缺联动,主体多元治理难

针对辖区潜在发生的经济纠纷、劳工纠纷、环境处理纠纷多元化矛盾主体,社区在预警研到现实治理中,没有很好联动辖区社会组织和有威望的离退休干部、教师、党员及热心居民代表。预警研判联动性不足,不利于有效治理多元化矛盾。

   (五)应急处置无常态,紧急形势稳控难

    虽然社区应急小组在两次恶劣天气情况下反应及时,处置得当,但应急处置小组在日常矛盾化解中并没有启动常态化备战模式,当重现或新出紧急性群体突发事件时这支队伍是不是能够随时拉得出,冲得上,处置的好?无常态化演练难以及时有效稳控紧急突发社会矛盾事件发展。

 三、完善化解机制

   (一)完备化建设社区综治队伍

争取一切人力物力资源,增强代办点日常综治处理力量,完备打造社区综治队伍。开展网格员工作考核,根据社管通平台查看网格员日常上报及处理的事件数量和质量,再通过查台帐、看现场及第三方民意调查等方式对网格员工作评估,激发其主动性,打造强有力的综治工作队伍旨在能不断根据辖区群众矛盾纠纷新形势新问题实时提升社区综治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化解社会矛盾使出有力实锤。

   (二)共享化互通网格资源信息

中心应每月开展辖区网格员信息互通会议机制,主要研究交流当月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打破辖区封闭式网格化管理形式,鼓励网格员能在网格间“串岗”不局限于本网格上报及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事件,提升网格间信息资源共享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事件实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网格员在处理矛盾纠纷事件的业务水平。

   (三)多元化拓宽矛盾诉求渠道

线上线下多元化拓宽矛盾诉求渠道,特别是要每月定期开展居民代表交流会,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广泛收集例如辖区宗教特殊集会,巨大数额经济纠纷等存在潜在的突发安全事件风险事件,利用多渠道居民利益诉求不仅可以增加居民日常压力或社会矛盾的“疏导管道”和“减压阀”,还有利于“抓早抓小”,制定针对性社区矛盾化解对策,稳控解决事态发展。

   (四)联动化构建矛盾化解组织

    培育和组建由社区民警、社区高威望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的调解委员会,联动普济圩农场、普济圩派出所及其他由影响力的社会组织构建社区多元化的矛盾化解工作组织。利用以奖代补发挥组织成员主动性,并安排其参与社区日常矛盾纠纷事务管理,提升组织成员归属感与参与度。通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居民调解员的素质能力,保障居民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楼道,大事不出社区,

   (五)常态化演练应急处置场景

    提升应急处置小组常态化备战意识,设置常备应急所需工具库存,定期开展模拟现场演练,时刻保持工作小组拥有高素质及战斗力,能做到第一时间掌控群体性突发事件做好充足准备,第一时间维护好辖区居民利益,第一时间掌控好事态发展和处置善后工作。

    以上为中心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思考,普济圩社区在后期综治工作中将继续发扬实践加探索工作精神,站在广大居民角度上,不断补齐短板,努力探索出普济圩社区特色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营造出更加文明和谐的社区良好环境氛围。

 

 
上一条 信息:关于专管办平安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条 信息:用心化解邻里刑案获赠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