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居民安全感课题综述 构建平安和谐社会是当前国家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性方针,平安、和谐是主流,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群众最原始、最基本的需求,居民安全感和满意度是衡量公安机关工作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衡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水准的一把尺子。简单的来说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应,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长久以来群众最感性、最直观、最关心的安全感认识是人身和财产安全, 这是一定时期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观感受和评价,但随着物质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群众对安全感和满意度的要求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如今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涵盖的内容涉及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卫生安全、经济安全、交通安全、环境安全等等,总体可归纳为社会平安和谐了,自然群众就有了安全感,有了安全感也就有了满意度。因此,如何大力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创造和谐社会关系,对于构建平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 1.调查地点的基本情况。 铜山镇地处池州市贵池区境内,距铜陵市区约90公里,东与贵池区殷汇镇接壤,南与贵池区唐田镇交界,西、北与贵池区牛头山镇为邻,是铜陵在池州的一块飞地。铜山镇地域面积34.4平方千米,其中耕地8890亩,山场26010亩,养殖水面2800亩。下辖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和2个城市社区,全镇人口近1.8万,其中农业人口约8000人。 2.调查方法 调查个体的安全感是了解社会安全状况的有效途径,本次课题以铜山镇为例,采用大走访形式,配合问卷调查,测试居民的安全感及满意度,了解民情民意,为提高辖区内居民社会治安安全感和满意度,创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舆论氛围提供参考。 三、调查结果 调查问卷包含政法满意度、群众安全感等八个问题,通过对千家万户居民群众走访调查,基本掌握了居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状况的真实看法,居民对当前社会治安综合满意度较高,对当前稳定形势持肯定态度,但对政法队伍及平安创建活动不够了解,并希望在城市道路、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食品安全、教育事业等问题上加以解决,才能获得和提高安全感。具体问题如下: 1.老年居民较多文化低难调查,青壮年早出晚归难接受调查。 辖区内最大企业为国企铜陵有色矿业公司,由于前几年有色公司实行职工住宿异地搬迁政策,现矿业公司职工早上来矿区上班,晚上坐班车回池州居住,两个社区现居住人口多为矿业公司退休职工及遗属,村里则是青壮年外出务工占多数,留下老幼群体。老年居民有个共同特点,文化程度低,听不懂调查问卷内容,需调查人员解释成大白话,然后还是对所问问题答非所问,或者提出自己在调查问卷内容之外的实际困难。 2. 群众见警率不高,对小偷不摸现象不绝有怨言。 铜山镇基层警力相对不足,群众见警率不高,很多居民表示不认识辖区民警,加上小偷小摸现象破案率不高,使群众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安全缺乏保障的感觉。 3. 法制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镇政府在法治宣传上做了很多努力,开展普法知识讲座,印发宣传册,在村、社区公开栏张贴法治宣传画,制作文化墙等,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居民对综合治理工作关注不多,参与积极性低,导致许多活动宣传效果差。 4.基础建设不足、民生工程落实不够等政府工作影响居民安全感。 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一方面居民对政治环境满意,一方面又对政府某些工作不满意,例如老旧棚户区迟迟不能改造,供水不足,电线老化易发火灾,小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不易出行,小巷夜晚缺少路灯照明,生活困难徘徊低保边缘达不到资助标准等等,这些都从整体上影响个人的安全感满意度。 5.部分群众认识偏差,缺乏信任感。 一些群众对政府和派出所认识有偏差,一方面依赖思想严重,对政府期望值过高,认为政府是万能的包管百事,导致有些现象问题政府不能及时解决而有怨言。另一面,由于自身某件事没有得到解决从而对政府缺乏信任感,有抵触心理,对公务人员的正当行为不理解、不支持,采取回避、拒绝的态度,导致居民安全感、幸福感受到影响。 四、提升居民安全感建议 1.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改“坐班”制为“走班”制。 针对老年居民较多,青壮年外出或早出晚归现象,基层人员应该改变工作方式,改“坐班”为“走班” 经常下村。其实无论是干部还是职工,在办公室呆的时间长了,就会产生懒惰和懈怠心理,在走村入户的过程中难免会夹杂着一些漂浮不实的心理,为了完成“任务”而工作,见到老百姓也只是想着速速完成手上任务。所以要把下村作为工作的主要形式主要内容,离开办公桌到群众中去工作。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可以用通俗易懂语言交流,对于年轻人更要宣传平安建设工作重要性,少做案头工作多做实际工作,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2.完善技防设施,民警增加出警率。 铜山镇是铜陵在池州境内的一块“飞地”,位于远郊,镇内基础设施老旧,技防设施太少,辖区内探头较少,一些小道路口甚至没有监控,单靠民警巡逻、执勤,人力不足,盗窃、财物丢失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各村(居)、社区及各单位需对自己辖区内重要地段重要设施进行摸排,加大技防投入完善技防设施,派出所民警增加出警率,多到辖区内走动巡逻。 3. 拓宽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渠道,提高居民群众法律素质和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拓宽普法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渠道,提高居民群众法律素质和防范意识。一是提供学法资料,带头学习,掀起一场机关干部学法热活动。二是全面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系列活动。铜山镇综治办可联合各单位举办宣传活动,例如:利用短信平台系统给辖区内居民群发信息;举办法制知识竞赛;组织志愿者带袖章巡逻等方式,营造法治铜山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应地制宜积极开展特色宣传教育活动。依托各个平台,积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的“法律六进”活动。大力开展法制铜山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法治创建过程中各单位各部门的具体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4. 提升硬件环境,创造和谐邻里关系。 加强棚户区道路及老旧房屋线路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各项民生工程社会保障,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密切邻里关系,增进人际交流。 5. 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引导居民参与平安建设。 政府的所有工作都是互相关联的,不要对群众提出的其它问题与已无关一口否定,帮助解决居民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了解民情民意,整理老百姓提出的一条条意见、建议,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告知解决办法或转告相关部门解释,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居民参与平安建设,进一步调动居民参与平安建设,自觉维护辖区稳定的积极性,为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推进平安建设向纵深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提高居民安全感不但是公安部门及综合治理部门的任务,更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各级干部应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对提升公众安全感的要求,大力发展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升公众的安全感、群众的满意度和人民的幸福感。
|